古代中医如何治疗类风湿?
作者:胡泽民医院 发布时间:2019-05-09 17:23:07 阅读:
在古代,在我国传统的中医中,关节痛苦称为痹症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已有专门的篇章对痹病的病因、表现、针灸等治疗进行具体的介绍,形成了对痹病的基础知道。到了东汉时期,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中明确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典症状称为“历节”,而唐宋时期孙思邈的《千金药方》中已经把“历节”这个病单独区分出来,历节,就是“遍历全身关节”的意思。当类风湿发生时,痛苦剧烈,累及全身关节,就像被老虎咬住相同,疼得难以忍受。

在明代以前,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因肝肾亏损、气血不足、再加外寒湿阻经络所造成的,直到清朝才有对“热痹”的红、肿、热症状进行具体论说,可以说,在清代中医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就已经十分完整了。

中医划类风湿病症:

中医治疗注重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,根据症状,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行痹、痛痹、着痹、热痹。

1. 行痹  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,走窜为特点。

2. 痛痹  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,得热痛减,遇寒加剧。

3. 着痹  关节痛苦重着,痛有定处,肌肤麻痹不仁,屈伸不利。

4. 热痹  关节痛处灼热红红肿,得凉则舒。



中医辨证施治:

1. 风湿热痹  如果关节红肿热痛,痛得十分厉害,并且遇到热的东西后肿痛加剧,冰敷后肿痛缓解,关节活动不方便,患者一般有口渴、发热、舌质红等表现,就可诊断为风湿热痹,应该给予“清热通络,祛风除湿”的中药方。

2. 风寒湿痹  如果关节酸痛,不红肿,不发热,肌肤麻痹,患者手足沉重,舌苔白腻。那就要考虑是“风寒湿痹”,应该给予“除湿通络,祛风散寒”的中药方。治疗期间患者还要注意保暖。

3. 痰浊痹阻  如果关节肿胀,晨僵,甚则关节周围水肿,局部酸麻痛苦,或见块垒硬结不红等症状。患者一般形体教肥胖,常伴有目眩,面浮足肿,胸脘痞满,舌苔白腻。就可辩症为痰浊痹阻,可给予“化痰祛湿,通络止痛”的中药。

4. 肝肾亏虚  这种症状一般见于病程久、反复发生的患者,局部关节可见严峻变形,屈伸不利,甚至影响步行,关节痛苦晚上较重,白天减轻,肌肤麻痹不仁,还伴有头晕耳鸣,全身无力等症状,这就可辩症为肝肾亏虚,应给予“滋补肝肾、补气益血”的中药方

胡泽民类风湿医院提醒:中医,西医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,不能单纯的对比中西医哪个治疗效果最好,整体观念是中医疗法与西医治疗的最大区别,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接受中西医治疗的程度也不同,当然治疗的效果也会不同,所以在治疗类风湿的过程中一定要因人而异,选择患者最能适应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。
 
评价()
匿名发表
验证码:
类风湿关节炎 About RA
全国统一健康热线:4000-146-123